一、政策與目標
堅持綠色低碳轉型: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“堅持綠色低碳,持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優化”,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,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。
明確能源安全與清潔化目標:強調要“持續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”,同時“大力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”,實現能源的綠色低碳轉型。
二、能源生產與消費
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: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,統籌新能源就地消納和外送”,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。具體包括風電、光伏、水電、核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與利用,如“風電光伏躍升發展,重大水電項目有序推進,核電在運在建規模升至世界第一”。
推進能源消費側轉型:積極推進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,加快能源消費方式轉型,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。例如,通過實施“化石能源消費減量替代行動”,推進煤電節能降碳改造,加快工業領域電氣化進程等。
三、技術與創新
構建新型電力系統: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“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”,提升電網對清潔能源接納、配置和調控能力。這包括實施配電網高質量發展、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優化等專項行動,以及研發和推廣多種儲能技術,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和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提供支撐。
推動能源技術創新:強調要“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,大力發展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”,加強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管理,持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示范。
四、地方實踐與探索
地方兩會的能源部署:2025年地方兩會中,各省(區、市)也紛紛聚焦清潔能源產業發展,如青海提出要“大力發展清潔能源,高效建設柴達木沙漠基地”,山東提出要“加快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,推動建立國際零碳島嶼合作組織”。
探索差異化轉型路徑:各地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,探索差異化轉型路徑,如“新能源規模化與全產業鏈協同破解結構矛盾,綠色制度創新與零碳實踐重塑生產模式”。
五、各沿海省份政府報告中的清潔能源
山東
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抓好濟南天岳碳化硅擴產、建成濟寧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池等項目,推動新能源新材料等集群發展。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新能源、新基建等領域。突出抓好清潔能源體系建設。開工招遠一期、石島灣核電2號機組,爭取獲批海陽三期、萊陽一期等核電項目;開工半島北等海上風電項目,力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新增2000萬千瓦。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機制,推動棗莊山亭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,抓好中能建泰安壓縮空氣、濱州北海電化學等儲能項目。支持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。加快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,推動建立國際零碳島嶼合作組織。支持泰安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。
遼寧
加快推進徐大堡核電、莊河核電一期、華電鐵嶺綠色氨醇等重點能源項目建設,加快打造清潔能源強省。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。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
福建
鞏固新能源汽車、電動船舶等全產業鏈優勢,積極發展電動飛機等新能源航空器。支持寧德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,加快建設一批零碳園區,支持湄洲島爭創部省共建“近零碳島嶼”。優增量,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,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盡快實現制造業企業100%使用清潔和綠色電力。
廣東
加快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、茂名華南鈦谷、肇慶寧德時代二階段工程、東莞vivo全球研發總部等產業項目建設。鞏固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先優勢,加強動力電池、智能駕駛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推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“車路云一體化”應用試點城市建設。建設一批零碳園區,穩妥擴大碳交易市場。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,新增電源裝機3000萬千瓦,抓好清潔高效煤電建設,推進臺山核電3、4號機組核準,開工建設惠州太平嶺核電二期,推進廉江核電、陸豐核電等建設,加快梅州二期、云浮水源山、汕尾陸河、肇慶浪江、惠州中洞、河源岑田、茂名電白等一批抽水蓄能項目建設,開工建設陽江三山島、湛江徐聞東、汕尾紅海灣、汕頭洋東等海上風電項目,積極發展分布式光伏,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,推進粵藏直流等電網項目核準建設。發展“換新+回收”等模式,暢通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鏈條。新建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超1.17萬個。
浙江
扎實做好能源保供穩價。積極推進三門核電三期項目,開工建設三澳核電二期、中石化舟山六橫LNG等項目,加快建設甬紹天然氣管道、榮盛金塘電廠等項目,建成投產舟山新奧LNG三期等項目,大力發展海上風電,確保新增電力裝機2000萬千瓦以上,其中綠色能源占比60%以上。加強能源運行調度,深化電力、天然氣等能源體制機制改革,力爭全省工商業電價較上年下降3分/千瓦時以上,供浙氣源綜合價格下降3-5分/立方米。新建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2萬個以上。
河北
建設新型能源強省。抓好抽水蓄能項目,協同布局新型儲能項目,推動氫能全產業鏈發展,新增風電光伏并網裝機1300萬千瓦以上。
The Website Supports All Mobile Terminal Design Support:©Bootstrap